来源/家庭医生(jtys)
最近,有不少小伙伴留言说想看补肾壮阳的文章,宠粉的养生君,今天就安排!
在生活中,当我们得知某人肾虚之后,很多人就会浮想联翩:
啧啧,一定是性生活过度导致的吧?
啧啧,会阳痿吧,肯定没性趣了!
啧啧,怪不得总是跑厕所!
啧啧,会腰痛吗?怪可怜的!
啧啧,话说肾虚就是肾不好吗?……
话说,大家对肾虚的误会是不是太大了点?
肾虚,并非肾脏出了毛病
很多人以为,肾虚=肾病,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。
西医的“肾脏”,是一个解剖学概念,是指位于腰背部的、隶属于泌尿系统的成对的器官。
而中医所说的“肾”并非西医的“肾脏器官”,而是一个功能性概念,其功能涉及西医学内分泌、免疫、泌尿、生殖、呼吸、血液、神经、运动等多个系统。
这些功能一旦不能正常运转,就会出现如腰膝酸软、记忆力减退、失眠、早衰等各种“肾虚”症状。
也就是说,肾虚并不是指肾脏有了什么疾病,中医肾虚和西医肾脏疾病不能画等号。
肾虚,未必和纵欲有关
纵欲过度虽确实可能导致肾虚,但肾虚却未必和纵欲有关。
长期熬夜,久病伤肾、滥服药物以及过度烟酒都可损耗精气引发肾虚。
腰痛、阳痿不一定是肾虚
很多人常将阳痿和肾虚混为一谈,在刚刚出现ED时,首先选择服用五花八门的中药治疗“肾亏”。
在折腾一段时间后,才发现收效甚微。
实际上,阳痿也并非都由肾虚引起。
随着现代生活节奏、饮食结构等的改变,单纯因阳气衰微所致的阳痿病人已没有以前那么多。
所以,治疗阳痿时,不应一律温补壮阳,而应因时制宜、辨证施治。
最好不要私下购买、服用各种补肾壮阳的保健品、中成药,应先经过医生辨证,对症下药。
还有,很多人一腰痛,也马上就会想到是不是肾虚了,然后私自买些补肾药吃。这也是不对的。
腰痛的确是中医“肾虚”的一个主要症状,因为中医理论认为“腰为肾之府”,所以肾虚的人往往会损及“腰府”,导致腰酸背痛。
但是,如果反过来说,腰酸背痛一定就是肾虚,那就不对了。
从中医角度来看,腰痛也有可能是瘀血、湿热、风寒等因素导致的,不一定是肾虚造成的,发病机理不一样,治疗的方向也会完全不同。
而从西医的角度分析,腰痛除了与泌尿系统有关外,还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、腰肌劳损等原因相关,治疗的方法也是完全不同。
因此,发生腰痛,医院就诊查明原因,针对性治疗,千万别胡乱冠以“肾虚”之名,自行服用各种“补肾”的中药,而耽误了正确的治疗。
肾虚,不能盲目吃六味地*丸
只要提及补肾,很多人都会想到经典的六味地*丸。
六味地*丸的确有滋补肾脏的作用,但它补的是肾阴而不是肾阳。
肾阳虚时,病人是“火”不足,如果这时误吃了滋阴的药,就相当于在小火上浇了盆冷水,病症就会“雪上加霜”。
由此可见,肾阳虚的人吃六味地*丸,很可能越吃性功能就越差。
肾虚有四种类型,你属于哪一种?
肾虚根据症状组合的不同,结合脉诊、舌象等,可以分为肾阴虚、肾阳虚、肾气虚、肾精亏四种情况。
不同情况,治疗的方法不同。
1.肾阳虚
肾阳虚主要表现为“寒”性症状,如腰膝冷痛、四肢发冷、畏寒等。
还可能伴有男性性功能不佳,如早泄、遗精,女性白带清稀等。
只有肾阳虚的人,才需要补肾壮阳。
这类人阳气虚衰,不得温养全身,常脸色苍白、四肢发凉、动则气喘。
补肾壮阳药对他们而言,能提升体内阳气,如同“雪中送炭”。
肾阳虚者,可适当选用巴戟天、肉桂、熟附子、川杜仲、仙茅、补骨脂、淫羊藿、肉苁蓉、续断、鹿角霜、锁阳等药材进行调养。
推荐食疗方:
做法:取骨碎补、川牛膝各20克,菟丝子30克,川断15克,猪蹄2只。
将上述四味药用纱布包好,和猪蹄共放锅内,加水及*酒适量,炖至猪蹄熟,吃猪蹄喝汤,每日1次。
注意:热性体质和感冒者不宜食用。
2.肾阴虚
肾阴虚主要以“热”性症状为主,表现为腰膝酸软、四肢乏力、燥热、盗汗、口干咽燥、尿*便干、性欲亢进、耳鸣等。
肾阴虚者,重在滋肾养阴。可适当选择熟地*、女贞子、桑葚子、山萸肉、枸杞子、旱莲草、龟板、鳖甲、潼蒺藜等药材。
推荐食疗方:
做法:取女贞子20克,枸杞子50克,山药(捣碎)50克,大米克。
先将女贞子、枸杞子加水适量煎煮,过滤取汁,然后加入山药、大米共煮成粥,可作为早餐食用。
3.肾精亏
会有脱发、健忘、齿松、性功能下降等表现,还可伴有男性精少、女性经少经闭等症状。
肾精不足时,可用鹿角胶、龟板胶、鹿茸、*精、熟地、杞子、金樱子、人参等药材。
4.肾气虚
有气虚表现,比如气短自汗、倦怠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小便频多、遗精早泄、舌淡苔白、脉细弱。
肾气虚者,宜补益肾气。可适当选用*参、*芪、茯苓、山药、五味子、白术、龙骨、牡蛎等药材。对照一下以上各种肾虚,你属于哪一种呢?
不过,需要提醒的是,以上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,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。
普通人无法仅仅通过某一个症状如腰酸,就确定自己是否肾虚。
具体是哪种肾虚,需到专业的中医师那里面诊,医生通过综合的诊查,才能给出答案。
编辑:咕咕哒
往期回顾
点击图片即可阅读
点"在看",和更多人分享养生知识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