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上遇到患者就诊,常点名要“六味地*丸”,用于调理肾虚。其实,患者不了解肾虚有阴虚、阳虚之别,虚证还有冷、热之象,需要根据自身情况,对症选取“地*丸”。庞大的“地*家族”六味地*丸出自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为肾精不足、虚火上炎而设。因其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,且药性平和,深受百姓喜欢,是临床应用较广的中成药之一。历代医家在用它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,根据病症不同,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药味药量,使药效有了新功用,衍生出桂附地*丸、知柏地*丸、杞菊地*丸、明目地*丸、归芍地*丸、麦味地*丸等,构成了庞大的“地*家族”。虽然都名为“地*丸”,但因将其原始方剂里某一味药量有针对性地加强,或增加几味药物而改变了组成,所以在作用上各有侧重,应由医生来辨证下药。六味地*丸的功效六味地*丸是“地*家族”中当仁不让的“老大”,最早出现在东汉医圣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中,记载的名称是“肾气丸”。六味地*丸由熟地*、山萸肉、山药、泽泻、丹皮、茯苓这六味中药相互配合,可滋阴补肾、降火,对于治疗失眠、燥热盗汗、耳鸣耳聋、小儿发育迟缓等症状效果明显;对于肾阴虚引起的阳痿、早泄等症状有效果;对糖尿病、高血压早期,并伴有肾阴亏的患者也有一定疗效。六味地*丸主治肾阴虚,对于健康人效果不明显,有时反而会因为服用不当,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,出现其他症状。脾胃阳虚的人吃了此药,因为药性偏于滋腻,服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、食欲不振。六味地*丸虽然甘淡平和、是滋阴养肾的代表方,但并不是所有的肾虚都能治疗。中医理论认为,人的肾也有阴和阳之分,肾虚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肾阴虚造成的,也可能是肾阳虚或者阴阳两虚造成的,而六味地*丸则只治肾阴虚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